拼多多“杀”向全球的中国速度真的太快了。
4月21日,TEMU正式上线英国站点。
4月23日,TEMU德国站、荷兰站、意大利站、法国站、西班牙站紧随其后开放。
截至目前,Temu官方网站显示目前已上线10个海外市场,分别是美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英国、德国、荷兰、意大利,法国和西班牙。
在具体入驻政策方面,TEMU保持了之前的一贯作风:极低门槛。
拿英国站举例,商家入驻无需缴纳任何费用,直接0元入驻,0佣金,且个体工商户、企业(含香港企业)、品牌等卖家皆可入驻,卖家无需复杂的运营操作和对应的招商小二确认选品和价格即可。
也就是说,全托管模式下平台帮忙运营店铺,而卖家则集中于供货环节。这样让卖家安心当“甩手掌柜”的模式,将Temu的开店门槛降到最低。卖家不必懂运营,不必懂店铺规划,也不必烦心售后等问题,只要想,就可以立马入驻。
同时也开放了更多的招商品类,近乎实现全品类布局。
具体包含:男装服饰、男鞋、男士家居服内衣;童装童鞋、母婴玩具、母婴用品;男士箱包、男士配饰、珠宝首饰;运动户外、运动鞋服、3C数码、手机和配件;小家电、汽车用品、宠物用品;乐器、办公学习用品、商业工业用品和工具。
很多卖家都说,Temu每进入一个站点,就是一场席卷式的猎杀。
全球遍地TEMU到底有多“快”?
如果让我们用一个词来回顾一下拼多多TEMU的扩张之旅,那就是“快”。
去年9月,Temu首站登陆美国,并同步开启全渠道广告投放和流量推广,四周后App下载量超越Amazon和SHEIN,排在美国购物类应用的第1名。
截至目前,TEMU更是已经连续数周成为美国应用下载榜第一的APP。相关数据显示,TEMU 在美国已经霸榜 170 天,在加拿大霸榜 120 天,澳大利亚是 20 天,新西兰是 39 天。
而拼多多的脚步还没停下,除了上述欧洲国家之外,未来非洲、拉美等地区同样是TEMU的拓展目标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本月早些时候,拼多多集团发布公告,经董事会批准,联合创始人赵佳臻将出任执行董事和联席CEO,与董事长兼CEO陈磊搭档,共同管理公司业务。
陈磊称:“未来,赵佳臻将更加专注于供应链管理和中国业务,而陈磊本人的重点将更多放在全球化工作上。”
从陈磊的业务侧重点来看,目前拼多多全球化业务TEMU的优先级已经高于国内主站,是战略级项目。
卷王打法:低价开辟出海血路
Temu靠高额的投放和会员拉新的刺激补贴政策,稳稳把持住美国购物类手机应用下载量第一的位置。Temu承诺,成功邀请两个新用户下载并注册App,就能获得20美元的现金奖励;受邀注册的新用户则能得到5美元的代金券。
最牛的要数今年2月,TEMU又给火热的市场浇上一盆热油。
为了彻底在美国市场上站稳脚跟,TEMU不惜斥巨资拿下了美国“超级碗”总决赛的两个广告位。Temu投放了两条30秒的广告片,单条的广告投放费用大约700万美元,这轮投放的总成本接近1亿元人民币。
长期经营来看考验重重
如果只看TEMU目前获取的流量热度,他们已经为中国跨境电商带来了新的突破。
3月13日,在Temu正式登陆澳洲市场当日,拼多多在一份对外发布的新闻通稿中,首次披露Temu过去半年的运营成绩单,“目前,Temu平台上的女装、小家电等热销产品已经实现单品日销1万件,单店日销超过3万单……截至2023年2月23日,Temu在App Store购物榜、Google Play购物榜中分别霸榜69天和114天,新增下载量超过4000万。”
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,在TEMU高增长和极致低价策略背后,商品品质、商家经营闭环、海外物流成本等一系列考验也在逐渐凸显。
比如平台在物流、配送等关键环节的布局是否能持续建设承载及高效率运转能力?一个鲜活的例子是,TEMU英国站点原定于3月25日上线,而推迟上线的原因,则是因为物流仓储能力的限制。几乎整个三月,拼多多TEMU业务都笼罩在爆仓的阴云之下。
比如低价带来的巨大销量,在诱惑着更多商家进入平台,但是低标准的入驻门槛和极致低价的筛选机制,却带来了另一个问题:如何提升商品品质完成长期复利?
现状是,在低价内卷的“薄利”之下,绝大部分商家只能选择“量大多销”来维持经营。对于TEMU来说,打出低价牌容易,但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电商竞技场上一直保持低价优势并不容易。如何让商家在销量高增长的同时,营收也能成比例高增长,完成电商零售的经营闭环?
由比如平台在前期高额投入的营销费用,在今后向全球更全面覆盖的过程中,是否可持续、又是否会导致获客成本过高?
在高速扩张之下,TEMU需要解决的困难还有很多。想要抓住平台红利入局和跟随TEMU一同掘金的卖家们,也要做好准备,随机应变。